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利器:解读中央政治局会议最新部署
元描述: 中国中央政治局会议最新部署解读,涵盖宏观政策、提振消费、对外开放、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等领域,聚焦“稳增长”目标,为中国经济下半年发展指明方向。
引言:
2023年7月30日,中国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会议涵盖宏观政策、提振消费、对外开放、房地产、资本市场等多个方面,释放出鲜明的信号:中国将继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更积极有力的政策举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增量政策“组合拳”
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加强逆周期调节,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表明,中国将继续运用宏观政策工具,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财政政策方面,会议强调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这意味着,中国将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关键领域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同时,会议也提出要更大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这将有效带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循环。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强调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这表明,中国将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金融环境。
专家观点: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认为,下半年财政政策将更积极有为,增量政策有望相机出台,广义财政政策更积极一些,尽一切可能完成年初制定的政府支出目标。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近期一系列降息政策“组合拳”落地,释放了稳经济的信号,助力提振市场信心,也进一步明晰了未来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有助于不断提升调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提振消费:重点发力,激发内需潜能
会议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
专家观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全面促进消费成为提振内需的关键。需要利用市场化措施激发消费潜能,同时要补齐公共消费领域短板,合理增加公共消费,降低居民消费负担。
刘向东认为,需要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和创新消费场景,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多措并举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同时要加快推动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增加医疗、养老、教育、文旅等中高端服务供给,完善重点服务消费领域服务标准,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科技自立自强,引领产业升级
会议指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专家观点: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表示,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黄文涛建议,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打造未来产业瞭望站,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精准识别和培育高潜能未来产业。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引导地方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合理规划、精准培育和错位发展未来产业。发挥前沿技术增量器作用,瞄准高端、智能和绿色等方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新动力。
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
会议指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推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举措,促进利用外资企稳回升。
专家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表示,我国致力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重要位置,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是前述战略部署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更好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促进国内外市场深度融合,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中国力量。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认为,落实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涉及政策制定、清单修改、配套法律规范的修订以及行业安全发展等,在限制措施清零的同时,相关举措也要跟进,才能更好确保外资企业享有与国内其他企业同等的市场准入待遇。
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稳妥推进,化解风险,提升稳定性
会议强调,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政策,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进一步做好保交房工作,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专家观点:
金融监管总局指出,引导金融机构完善定位和治理,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更好发挥作用。清华五道口全球不动产金融论坛秘书长魏晨阳认为,要构建房地产金融发展新模式,形成“投融建管退”闭环,压实各方责任,推进白名单融资协调机制,探索多层次、全链条投融资模式,解决资金问题。
地方债务风险:
会议强调要完善和落实地方一揽子化债方案,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
专家观点: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建议,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提高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度和透明度,推动隐性债务“显性化”,合理借助市场力量建立起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此外,加快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尤其是要彻底剥离其政府融资属性,分类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持续压减融资平台数量。
资本市场:
会议强调要统筹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专家观点:
中国证监会7月29日召开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年中工作会议,会议要求,下一步,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决策部署,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 切实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加强市场风险综合研判和应对,提高交易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的稳市功能,不断改进预期管理。
- 更大力度服务实体经济回升向好。 完善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用好债券、期货、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工具,稳妥有序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
- 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 完善细化相关制度安排,促进加快形成市场化定价、激励约束等机制,加强发行上市全链条监管,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
- 培育高质量上市公司。 引导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回购等力度,督促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更好发挥并购重组的作用。
- 着力防范化解私募基金、交易场所、债券违约、行业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
- 大力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坚持重拳治乱,加大力度防假打假,健全监管执法机制,强化科技赋能,严肃惩处重大违法个案。
总结: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出中国经济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更积极有力的政策举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明确信号。会议提出的各项措施,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常见问题解答 (FAQ)
1. 中国经济当前面临哪些挑战?
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国内消费复苏缓慢,房地产市场调整,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以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
2. 如何理解“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意味着中国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稳为主,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积极进取,推动高质量发展。
3. 中国如何提振消费?
中国将通过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以推动消费复苏。
4. 中国如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中国将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引领产业升级。
5. 中国如何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中国将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包括房地产市场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确保经济平稳发展。
6. 中国如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将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推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举措,促进利用外资企稳回升。
关键词:中国经济,中央政治局会议,稳增长,宏观政策,提振消费,对外开放,房地产,资本市场,风险防控,高质量发展。